在很多外家人的思維裡,武術區分甚麼內外家就是一場「陰謀論」,是在搞族群對立與分化....

 

很多外家人總覺得武術沒有甚麼內外家,或者所謂內家其實都是一群迷信者白痴蠢蛋,無稽之談....

 

 

內外家之爭,眾說紛紜,由來久矣,難以定數。

 

 

 

 

容我請問一個最簡單的科學問題....人體有沒有分內外?

 

答案是「有」嘛。外面是皮膚肌肉,更往內就是骨骼內臟與血管神經。

 

 

既然答案是有,那就好辦了....

 

 

外部有外部的練法,內部有內部的練法,這兩套怎麼可能會是一樣的呢?

 

稍懂科學與邏輯的人應該很明顯就知道內外會不一樣了~

 

 

 

很多人一聽到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氣功....但我個人很反對把內功完全歸於氣功玄學之上,因為這很危險也很不科學

 

武功練錯了,了不起傷身或者沒功夫,為禍還沒那麼大。但是氣功萬一練錯了,癱瘓、中邪、發神經,後果比起武術更嚴重。

 

 

 

其實說成內外家有點詞不達意,比較符合真實的講法是內功外功,或內勁外勁。

 

你使用的內功成分多、內勁成分高,你就是內家。反之,那就是外家。

 

 

 

下一題....內功外功,是否代表誰比較厲害?

 

這很久以前我就提過了,答案為「否」,沒有誰比較厲害,只有誰下的功夫比較深,誰的選手素質比較高。

 

實際上,內家打輸外家的大有人在,輸贏結果不會因為你練內家就比較吃香,或者發生什麼奇蹟~

 

 

所以區分為內外只是為了描述一種境界,而不是強調一種輸贏。

 

 

境界與輸贏是兩回事。

 

就好比說,星X法師的修為境界鐵定是比兇殘的殺人犯高的,但是星X法師假如跟殺人犯單挑,被活活打死的機率很高~

 

因為武術不是只單比境界高低而已,而是比綜合起來的結果,比強壯比敏捷比誰狠。

 

 

換句話說,雖然你武學境界比我高,但萬一我戰鬥力就是比你硬,打起來當然就是我贏面大~

 

戰鬥的結果,與境界的高低不一定有關係。

 

 

 

 

那麼....內功外功是否就是一種絕對?

 

答案為「否」,不可能絕對,而是相對

 

 

哪門武術沒有強調鬆緊剛柔的搭配與應用?

 

就好比剛猛見長的少林拳也是很講究內功,就連唐手道與空手道也很注重呼吸吐納。也不可能是純鋼無柔、純外無內的。

 

誰說外家拳就沒有內功?或者內家拳就不需要外功?

 

內功並不獨為內家所有,任何武術都可能有。差異只是在於理解的深淺、應用的成分與比重不同。

 

 

 

 

好比說跑步吧....跑步到底算是內功或外功?

 

答案是:並非單獨內功或單獨外功,而是兩者共存綜合。

 

簡單打個比方....跑步訓練到爆發力、肌耐力、心肺能力與骨骼強度的部分是外功;而訓練到呼吸協調、肌肉協調與肢體重心控制,這些細膩的部分可以算是內功。

 

有內也有外。但個人感覺跑步在比重上還是偏向外功居多~

 

 

所謂的內外家之分,就是比重與純度的不同而已。但運用的都是同一套硬體系統,也就是「人體」。

 

這樣比喻應該就不難懂了。

 

 

比如戰鬥中常用的偷步、衝撞、扭打與爆發力部分,凡是可以直接拿來與敵對抗的東西,那就是外勁的範疇。

 

而沾黏控打、肌肉協調、重心控制,這些肉眼比較看不出來、暗中運作的東西,這些就是內勁的範疇。

 

 

外功練得好,你會變得比別人身強體壯、行動敏捷。而內功應用得好,可以幫你節省很多體力與爆發力的多餘損耗,戰術技巧也會跟著改變。

 

各有好處。

 

 

打個比方....楊式太極以舒展和輕柔見長,一套打下來軟綿綿的,它幹嘛不加入震腳或彈抖勁的爆發力訓練呢?

 

因為它被創造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為了練出爆發力或外功,而是為了達到精準的肢體協調、肌肉伸展、呼吸吐納、結構應用與重心控制。

 

 

我以前打過一個比方....一記上段踢,從開始到結束,你可能不需要0.5秒的時間,很快就踢完了。

 

但是假如把它放到太極拳套路的思維裡,你可能得花十倍甚至廿倍的時間試圖以慢動作均勻的踢出一記標準上段踢,包含收腳。

 

這整個過程就很考驗你的平衡感、柔軟度與肌耐力了~

 

這就是內功的東西,而不是在練爆發力。

 

 

假如你練楊太你想加強外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站樁、扎槍、抖大桿,再不滿意你還可以舉石鎖,或者背個人打一套拳架~

 

真的要操也是可以操死你。

 

 

 

 

下一個問題....

 

既然一套東西同時具有內外功的效果,那你幹嘛還要分甚麼內外家?吵甚麼吵?都統一就好啦!

 

呃....請問統一由誰說了算?

 

 

據我所知,中國武術的派系就有幾千幾百種,旁支分家這些就更不用數了。誰說了算?

 

以前單是一個詠春拳想要回歸少林拳,這問題就鬧得沸沸揚揚、一翻兩瞪眼、沒有結論,統一是誰說了算?

 

談統一這不是討罵挨嗎XD

  

既然眼前沒有一套大家都信服又具體的改善辦法,中間也沒有一位強力又有公信力的武林盟主出現,那....一切還是維持原狀好

 

 

 

下一個問題....內外功有甚麼特色?如何區分?

 

這問題要詳細解說很複雜。

 

簡單說,打個比方,假如你一年半載不努力練,或者練了但不夠操,你就會很明顯出現退功的,那就是外功。

 

比如一年半載不操肌肉,那你的肌肉就是會退化無誤。一年半載都不跑步,哪天突然叫你跑了,你就會喘得要死~

 

這些都是外功的部分,外功就是得靠著每天操或者努力操,來維持它的水準。

 

 

 

反之,假如一年半載不努力練,只是隨便打一趟拳或者站一站樁,維持一下感覺,不用練得很拼命的,也不會退功退得很離譜的,甚至自己還會慢慢進步的,那應該就是內功了。

 

 

外功的特性,易練但也易退,效果來得快但也去得快。

 

內功的特性,難練但也難退,或者雖然退了,再集中專心練一練,還是很快就上身了。

 

 

 

這樣比喻應該就不難懂了。

 

 

或許我們也可以借用這套實驗方法,來試驗看看自己目前的武功到底是傾向內功居多呢?或者是傾向外功居多?

 

假如你的武功明明就是傾向外功居多,幾天不練就有點退化,你就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內家了。假如你的武功是傾向內功居多,你也不能睜眼說瞎話講自己的外功練得很強很厲害~

 

練功要誠實的面對自己啊。

 

 

 

補充:

 

 

大多數人無法接受內外之說,亦有可能是將內外理解為「高低」....

 

 

以為內家是高,或者外家是低。

 

 

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兩家真打起來,外家的勝算往往是強於內家的。

 

 

所以這不是高低的問題,是性質的不同,如此而已。否認武術有內外家,等於否認人類有男女,或有東方人西方人之別。

 

 

武術一開始的內外之別可能極其明顯,但是隨著習者越練越精深之後,外家高手其實也可能很接近內家,甚至是超越了內家的戰鬥力。區別就不大了。

 

 

這個問題也讓我想到,中醫西醫之爭執對立....

 

兩派的敵對與恩怨由來久矣。

 

理論上,中醫西醫都是醫術,都是用來救人的~

 

但中醫西醫在理論上與見解上,有著極大的差異。互相對立甚至互相攻擊都是很常聽到的事情。

 

 

假如我說,啊不都是醫術嗎?幹嘛分中西?大家應該成一家啊....

 

那我可能是會同時被西醫與中醫嘲笑的。

 

因為他們在根本的理論與看法就有很大的歧異了。

 


當然現在很多年輕的中醫也是同時跑去學西醫了,畢竟這個似乎有牽扯到證照認證與將來出路的問題....所以變成兼容。

 

但這個跟之前講過的現象一樣....「沒有兼學精通內家拳與外家拳的人,確實也很難分辨出兩家用勁的不同之處」。

 

也只有真的親身去深入過中醫與西醫的人,可以分辨得出兩者到底差在哪裡。

 

 


我們那個時代的學校教材有一個「差不多先生傳」,裡面的差不多先生認為全世界的東西都是差不多的,湯匙與刀叉是差不多,馬與鹿也是差不多。

 

某天他肚子痛要請醫生來看,結果誤請到了獸醫....

 

差不多先生說,反正獸醫跟人醫也是差不多的,我就給獸醫看吧。

 

結果一吃了獸醫的藥,差不多先生就死了。

 

臨死之前還說,反正生與死都是差不多的~

 

因此死後被鄉民封為「圓通大師」。

 


這篇文章其實是胡適借此在諷刺一種社會現象。
http://www.skhsbs.edu.hk/chi/ref/Artical/166.htm

 

 

 

延伸閱讀:

 

內功外功(二)

http://puba0810.pixnet.net/blog/post/46012731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ba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