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24
內容可能引起不悅,閱讀請三思。
「撿骨」,維基百科說這等於是先人第二次的葬禮。
台灣葬禮習俗的「撿骨」,通常是先人去世之後選擇了土葬,若干年之後子孫再回來重新挖掘,把骨骸從棺木取出,放入甕中重新安葬,或者燒化成骨灰,送進納骨塔....
也就是說,假如一開始大家就選擇了火葬,那以後自然就沒有開棺撿骨的問題了。
台灣地小人稠,未來的土葬可能真的是有錢人才能用的葬禮了。
通常會撿骨的原因也有很多種,比如有一種原因是根據習俗,時間到了就回來撿骨。第二種是疑似蔭屍,所以乾脆開棺檢查看看。第三種是公墓已經開始趕人了,所以只好遷移。
我們都知道,所謂公墓就是歸地方政府所管理,由於面積也是固定的,所以一個蘿蔔一個坑,舊的不去,新的當然也進不來。
所以下葬多年之後,假如漸漸「人滿為患」,裡面的空間不夠用了,區公所就會開始「趕人」,通報後代子孫,回來辦理遷移。
我的情形比較屬於這一種....不過區公所還沒發文趕我,是我老媽覺得阿嬤已經下葬十幾年了,也應該差不多可以撿了,就去區公所申請了「起掘證明」。
有些公家的納骨塔是需要用到起掘證明,才肯讓你進塔。有些卻不必....一切端看運氣如何。
打從縣市合併之後,這張證明從此變得有點棘手,衍生出一些問題....理論上大概需要提早個十天去申請,比較不用掛急件。
我這次的情形有點趕,差點來不及....我一直搞不懂,明明只是一張紙而已,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工作天才發得下來?我已經提早一個禮拜去申請了,結果還是得掛急件辦理?
P.S
另外,申請的途中有個小插曲....
區公所的杯杯告訴我,以前發生過偷骨頭這種事情,所以現在辦起掘證明會變得比較嚴格一點,會檢查很多文件....
我訝異說:「誰那麼無聊去偷人家祖先的骨頭?」
杯杯說,有!曾經就有鑄劍師偷挖人家的骨頭,拿去鑄劍....
@@b
現代的葬禮,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火葬,以後要看到撿骨的機會應該是少之又少了。
這次我可以說是很幸運,可以親眼看到這個漸漸式微的台灣習俗。
流程很簡單,首先找兩個撿骨師﹝也就是台語說的土公仔﹞,安排個吉時吉日,然後準備鮮花素果與金紙,到墓地先拜土地公﹝或者地藏王菩薩,端看那個地方是哪尊神明管事﹞,再拜先人,做個口頭稟報。﹝比較講究的人家還會請個道士助念....﹞
然後等時間到了,就開始開挖....
撿骨師建議我說,假如先人沒有貴重的陪葬品,我可以暫時離開現場....可能是避免開棺犯煞或者怕我觸景傷情吧?
所以我差不多晃了快一個小時,等他們挖好才回來現場。
因為阿嬤已經葬了十幾年了,所以打開也沒有味道了,只有看到幾塊爛掉的棺材板和墓土而已。
我們都以為骨頭應該是白色的,應該是好端端地排列整齊在地上....
事實上跟我想像的完全都不一樣~
骨頭應該是白色的沒錯,但是假如已經埋了太多年了,受到腐化的棺木與土壤的侵蝕,可能就會變成棕紅色,比如這張示意圖一樣的顏色↓
由於肌肉與軟骨都已經腐化了,沒辦法再維繫原來的形體位置,再加上取出也無法整付拿起來,必須衣服歸衣服、褲子歸褲子,一件一件慢慢撿出來....所以很多骨頭四處分散,最後必須把壽衣剪開,用徒手的方式一塊一塊慢慢挑出來。
比如我就看不到一條完整的脊椎骨,只看到一節一節的四處散落著。至於比較細小的骨頭,比如指骨之類,就必須透過篩子,慢慢與土壤分離出來。
突然覺得那些考古學家居然可以把恐龍骨還原,真的是很厲害....因為我根本看不出來這塊骨頭原本屬於什麼位置。
撿骨師還拿出俗稱的「佛祖骨」給我看,也就是頸椎連接頭蓋骨的那塊骨頭,看起來真的很像蓮花座上有個人形在打坐的樣子。
我還看到肋骨,真的很細,看起來就很脆弱。所以有活人上擂台肋骨被打斷,似乎也不是一件什麼很稀奇的事情。
我本來想要拿出手機幫阿嬤拍幾張照,畢竟這種機會真的不多,可是又怕觸犯什麼禁忌,只好忍下來不拍了....
﹝我問撿骨師可以拍照嗎?他們只是一陣乾笑,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
花費了一段時間終於把骨頭都撿好,接下來就必須就地燒化。
撿骨師拎了一桶瓦斯桶,加上火焰噴射器具,然後祝禱一番,就開始點火燒了。
可以清楚看出,一般的骨頭在噴射火焰之下,很快就燒成白灰狀態,整個脆化了。
只有頭蓋骨,燒了很久還燒不化,一開始燒成黑炭色,後來才慢慢變成灰白色。
全身的骨頭加起來大概只需要短短五分鐘,就全部燒好了。唯獨頭蓋骨,燒了大概十五分鐘才燒好。
真不愧是號稱人體最堅硬的骨頭....
全部燒化完成以後,就慢慢的撿起來全都塞進甕子,壓碎,集中起來。
再經過一番公文手續、繳費手續、入塔儀式,花了一天的時間,終於順利圓滿落幕。
現在只剩下阿公的墓,等以後時機到了再撿骨。
看了撿骨以後,假如硬要說有什麼後遺症,那可能就是,我今天一整天看路上的每個男男女女,都忍不住幻想他們身上的骨頭應該長什麼樣子,動起來又是怎樣....
看人家的肢體動作也變得比較具體化了一點。
東森新聞 - 先人骨灰變鑽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G0JQ4r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