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為何台灣傳統式的喪禮有那麼多瑣碎的流程?真的是「累死人」了!(氣憤)
A:中國被稱之為禮儀之邦,很多禮儀都是流於瑣碎無聊又冗長的表面形式,比如婚禮也是喪禮也是祭神也是,包括長官演講也是XD
我們台灣姑且無論政治立場如何,多少也會傳襲一些華人千百年來的陋俗,並且從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新一套陋俗~
以我個人是非常厭惡這種繁文縟節,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但是身邊也是有一些朋友與我想法價值觀完全不一樣,也是有覺得越繁瑣越代表越有誠意的....我無奈之餘,只得尊重每個人自己的決定XD
個人覺得葬禮故意搞那麼瑣碎也很多種可能,很難證實。
比如有一種可能是時代變遷慢慢演化累積起來的,可能一開始大家並沒有那麼多項目,就是一個簡單靈堂然後入殮,等著吉日埋葬而已。但是隨著時代變遷,儀式就越來越瑣碎了,要充場面的。
而且以前的葬禮文化是喜歡跟主家收紅包,比如土公抬棺材過來要收個紅包,唱一下牽亡調也要收個紅包。
簡單說,你家死個人,同時可以讓很多人跟著發一點小財,刺激社會景氣消費,也算是一件陰德XDDDD
既然有錢可撈,有商業可搞,那麼項目就越演越多,一場傳統式喪禮花個幾十萬一點也不誇張。畢竟凡事只要扯到商業,那就勢必伴隨著同行競爭,一較高下的文化。
電影「父後七日」對此商業同行競爭現象也有描寫過。
又比如你家一場喪事辦四十萬,輪到我家就故意辦場五十萬,高過你,代表老子有錢。
還有生前越不孝的子孫,通常都希望藉著喪禮的隆重來贖罪心理....
比如你生前我對你不好,現在你死了我給你辦場隆重的喪禮補償一下,你要原諒我啊,鬼魂不要來找我啊,親戚也不要怪罪我啊....有些微妙的心態。
最後一種可能,是我個人認為比較正面的發展....轉移情緒。
家裡死了個親人是非常傷心的事情,如果搞得太安靜了,怕有的人個性比較悲觀的,也跟著想不開,一起跑去自殺。
「你死了,我一個人活著也沒意思了」的那種心理,很難講不會發生。
於是為了防範未然,故意搞很多瑣碎的程序讓你瞎忙,你越忙就越容易轉移悲傷。
等到一場喪禮結束,你的情緒也轉移得差不多了,降低自殺的機率。
簡單說,無論是喪禮婚禮或者是神明儀式,普遍都是反映著人類心理的產物,有很多典故與微妙的心理狀態的,很難一句話論斷它的存在價值。
而且無論是繁瑣或者簡單都不是你一個人說了算,要看親戚臉色的。
除非你獨來獨往沒有親戚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