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8
「朋友」這題目在我很年輕的學生時代寫過一次,但當時是以目的取向,也就是把朋友根據「貢獻度」劃分等級。﹝抱歉有點市儈喔﹞
年紀大之後,經歷一些事情,突然覺得想再寫一遍。
我年輕時交朋友很單純,很果斷....談得來就是好朋友,談不來就只好跟你說掰掰,毫不猶豫,毫不留戀。
但年紀大了以後,發現世界真的變複雜了,漸漸力不從心了。
很奇怪的是,人只有在力不從心的時候,才有辦法開始靜下來反省出一些事情....
「朋友」屬於中國人的五倫之一,以下這張圖片其實早就已經把所有人際關係的重點講完了↓
論語說世界上有三種益友,也有三種損友。
假如你想成功,最好多接近這三種益友,然後遠離三種損友。
三益友:
友 直:不邪曲、沒有私心、正直耿直的朋友。
友 諒:守信用、誠實不欺騙的朋友。
友多聞:學問廣博,見識豐富淵博的朋友。
三損友:
友便辟:慣於迎逢的朋友
友善柔:工於獻媚不信實的朋友
友便佞:口辯無實的朋友
年輕時候的我理想主義比較濃厚,見識不深,所以我當時覺得論語真是有道理啊!古人真是有見地啊....
但後來進入職場了、年紀大了,吃過的虧、上過的當變多了,我就不這麼想了。
主要是,第一,現代社會更複雜更多變,古人的一些資訊可能必須更新,才有辦法重新適應現代社會。
第二,世間沒有「絕對」這回事....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沒有絕對的貴人,也沒有絕對的小人。
人性都是錯綜複雜的,不可能善惡分明的。
比如說我以前的某些同事可能會覺得我是個正直坦率好相處的朋友,可是對另外一些同事來說,我反而是個小人,因為我曾經當著高階長官開會的時候把他平常欺上瞞下的醜事全都抖出來。
抖完之後我就離職了,一走了之....結果事後居然有同事打電話給我拍手叫好,說很多被他欺負過的人都覺得我那天講的話真的是大快人心....
這讓我醒悟到,原來同樣都是捅人家一刀的小人,只不過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你是為了自私或者為了大局著想?
為了自私而殺人,叫作殺人犯。為了大家的利益而殺人,比如保家衛國,殺人者就被尊稱為英雄。
所以也沒有絕對的益友或損友,都是混雜的。而且涉世越深的人就越混雜。
第三,你不見得會喜歡益友,也不見得會討厭損友....
人跟人在一起常常是一種臭味相投....
怎麼說?
比如有些人不知道為什麼,你一看到他你就很有FU,但有些人你一看到他你就很堵爛。
我以前有些同事,坦白講真的是爛人,做過一些壞事,就是說出來可能會害人家被關進監牢的那種壞事,簡單講就是各有各的該死。
但不知道為什麼,當時我們就聊得很開,而且很愛聊。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人生閱歷真的是有點小複雜~﹞
人性都有一種劣根性叫作逃避現實,聽不得實話,你我都一樣,就連古代明君唐太宗遇到魏徵也一樣。
「友直」雖然寶貴,但這優點同時也很令人討厭,你不見得喜歡他。
雖大家表面上都說「沒關係啊!朋友本來就應該有話直說嘛」....
但是請相信我!我實驗過無數次了,直說的下場往往都很慘。
包括我自己....我也不喜歡聽人家直言批評我,也是會生氣的。 XD
記得我有幾次叫朋友當面跟我說實話,結果聽完之後我自己還生氣,馬上就後悔當初幹嘛聽甚麼實話~~
扯遠了....回到正題。
我個人把朋友分成幾種等級,比如世間最珍貴的朋友叫作「生死之交」,其次是「知心」,再次之就是「好朋友」,再次之是「同好」,再次之是「普通朋友」,再次之是「點頭之交」,再次之是「酒肉朋友」,最後是「偽朋友」。
共分成八種。
甚麼叫生死之交?
簡單說就是願意為你去死的那種朋友。
比如民間神話傳說,七爺八爺就是這個典故....兩個人約定好在橋下見面,結果其中一個人苦等時遇到河水暴漲被淹死了,另一個趕過來發現好朋友被淹死了,為了信守承諾,便上吊自殺,以死謝罪。
再簡單舉個例子,假如你做生意還欠個幾十萬一百萬,假如有人只為了義氣兩個字就願意拿錢出來借給你的,通常就已經值得用生死之交來形容了。
普通朋友,你能借到一兩萬,你就要偷笑了。
不過這種朋友可遇不可求,萬一有人真的對我這麼好,我也很害怕....因為他萬一有事,我拿不出甚麼可以回報他的。
所以想一想,我還是不要結交生死之交比較快樂~~
知心,簡單說就是相知相惜,互相了解,可以交心的朋友。
這同樣是可遇不可求。
好朋友....可不是那種甚麼「女子月月友」的好朋友,而是介於知心跟普通朋友之間,感情算是比較好,常常在一起的朋友。
同好,指得是有同樣興趣的朋友,比如武術社團的同門或者武友就是。
通常有同樣興趣的人聚在一起,會比一般朋友更輕鬆快樂。假如有共同的理念那就更容易相處了。
普通朋友其實可以跟點頭之交擺在一起討論,也就是可有可無的朋友,或者只會在臉書點讚卻沒甚麼交集的朋友。
看起來雖然沒甚麼重要性,可是在人生之中往往佔了最大的比例。
酒肉朋友應該就不用解釋了....大家都以為人生只要有好朋友就夠了,錯!其實酒肉朋友用得好,也是有點幫助的。
春秋戰國時代有句成語叫做雞鳴狗盜,各位有空去孤狗一下,就知道它的典故,孟嘗君就是靠著酒肉朋友﹝門下食客﹞的幫助逃過一死!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孤掌難鳴,一個人再怎麼強還是一個人,平常不要太過自命清高、恃才傲物,就隨便小看或得罪人家....因為你甚麼時候用得著人家都很難講。
有句話真的很有智慧,叫作: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最後一種叫做偽朋友。
這名稱我年輕時無法體會,直到年紀大了才慢慢體會出來。
甚麼是偽朋友?
簡單說就是,他不是敵人,但也有可能變成敵人。他算是朋友,但是不算真心的朋友,甚至連酒肉朋友都稱不上。
很模糊嗎?
簡單來舉例,比如武術界就有很多這種偽朋友。
練武術的武友雖然是同好,但那通常是指同一師門或者同在一起練習的武友,向心力夠強,相處起來有誠意,這才叫做同好。
萬一你們不同門派,不聚在一起練習,甚至也談不上甚麼交流切磋,還有點利害衝突....那就不算是真正在一起的同好了,因為沒有向心力與誠意可言。這種的應該歸類於偽朋友。
也就是嘴巴對你說久仰久仰,心裡卻是偷偷瞧不起你的那種朋友。
或者乾脆不跟你聊武術,頂多在臉書點點讚,代表他有在「關注你」的那種無聲敷衍的朋友。
甚至搞不好,私底下還會瞞著你,偷偷放出很多對你不利的閒言閒語....
這些都可稱為偽朋友。
舉武術界是因為我們大家都是練武的,舉這個案例大家可能比較容易明白我在說甚麼....事實上生活之中不管是商場或者是職場,處處充滿了這種偽朋友。
看起來不是敵人?卻又不是真心跟你相處,可能也不算是同好,甚至也算不上是酒肉朋友﹝至少酒肉朋友還願意陪你尋歡作樂﹞,可是你也找不到正當理由把他踢掉....
萬一你沒理由硬把他踢掉,他還可以反過來四處挖苦你說「唉!對啦!是我身份低賤,是我配不上你,難怪你瞧不起我,被你踢掉」....害你蒙上一個恃才傲物、眼高於頂、傲慢自大的罵名,的那種朋友。
其實我也有很多偽朋友~~
甚至搞不好我對某些人來說也是偽朋友~~
跟他多聊也不對,不聊也不對....維持也不對,踢掉也不對。
三國時代的曹操說過「如食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有點類似這個意思。
真小人尚可以預防,偽朋友是很難辦的。
王維有首詩說: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早達笑彈冠。
第一次看到這兩句是在金庸小說「白馬嘯西風」。
第一句是說,假如你有個知己朋友,跟他相交一生,兩個人頭髮都白了,但你還是別相信他,他暗地裡仍會加害你的。他走到你面前,你還是按著劍柄的好。
第二句是說,你的好朋友得意了,青雲直上,要是你盼望他來提拔你、幫助你,只不過惹得他一番恥笑罷了。
雖然有點偏激,但也不無道理。為什麼?因為此一時彼一時,凡事都會變的,人心當然也會變。
當年的好朋友,明天搞不好就變成偽朋友。
但是又何奈啊....
說不定我自己也曾經在無意之中傷害過某個朋友,導致現在變成人家的偽朋友了,不願意再跟我交心了....誰知呢?
這時候又要推薦大家再看一遍這張圖片了↓
很多宗教信徒都把它解釋成禪學、哲學或者道德學,但以我目前看來只是一種生活學,學做人。
真的蠻有智慧。
人不可能絕對的好,也不可能絕對的壞,不可能像論語說的這麼容易區分清楚,因為人性本是錯綜複雜的。
眼前的貴人,明天可能就是小人。眼前的小人,明天也可以突然變成貴人。都是隨時在變的。
看懂了這一點,能夠學著放下,學著反省自己,甚至學著運用這一點,就是智慧。
後記:
古代的農村社會保守封閉,人跟人必須很緊密的聚在一起才有辦法抵抗大自然災害、抵抗猛獸侵襲、抵抗土匪強盜的欺凌....
換言之,沒有跟大家聚在一起,你一個人很容易處處碰壁,死路一條。
所以當時社會都是大家庭為主,人際關係很濃厚。多個朋友,就少個敵人。甚至就連「他鄉遇故知」,都算得上是人生四大樂事之一。
現代社會不一樣了,科技發達,可以說是各自精彩,甚至就算你不跟外界溝通,你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自在。
人際關係變複雜了,卻更薄弱了,心靈變得更空虛了。臉書上隨時都在點讚,可是仔細想起來真的沒甚麼意義。你真的有事請他幫忙,總說「沒空沒空」,卻老是有那麼多時間上網發牢騷?點讚?
真是怪了。
假如下面這張圖講得道理是真的,那麼可能有很多曾經很熟識的朋友會被我直接砍帳號....↓
這張圖說:快樂就是一直線,不需要猶豫,也不需要拐彎抹角。
另一張好圖↓
- Jun 18 Mon 2012 10:35
偽朋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