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為什麼傳統武術經常會有把拳頭收到身體側邊的出拳動作的影片

 

=========================

 

以前還有電驢那時代曾經看過外國的兒童歷史節目(忘了名稱),內容很多,其中有一集說到古早拳擊的風格通常是揮大拳為主,沒有「刺拳」,因為刺拳是後來才演化出來的....

 

當時的人們無須去防範刺拳戰術,所以大拳互毆的威力以及閃避格擋硬吃硬抗才是那個時代的重點。即使偶而有人打出類似刺拳(也就是前手快速抽插一下誘敵),但是跟真正的刺拳比起來也只是雛形而已談不上什麼高效率。

 

王八拳亦是人體本能反射之一,當時要揮大拳唯一的辦法就是先往後抽拳再用力橫掃出去

 

 

所以比起刺拳,更早演化出來的其實是低頭閃避法,專門閃大拳。當代人們第一次看到低頭閃避法的問世也是很吃驚,只能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武術其實都是一步一腳印慢慢演化過來的,並非一開始就已經完美完整了

 

當然這是那個兒童節目這樣分析的,我只是憑印象中這樣轉述。假如那個假設是合理的,那麼把手擺到後面或者腰間蓄勁出拳也就不奇怪了~

 

 

結果古法技藝遇到現代拳擊(刺拳戰術系統已經非常完整了)常常發生傻眼貓咪,本來心裡以為可以輕易就接得住的拳頭結果事實上根本超出想像的難接啊....(尤其在那個網路尚未普及的年代)

 

============================

 

【以前老師常會說,出左拳的時候要猛收右拳,這樣出拳會更有力】

 

其實並無牴觸,只不過是中西方的演化不同,用途不同,發勁的概念方式不同....

 

就我所知國術有很多勁是講究「對稱」的,比如一手猛往前打,另一手就得猛往回收,去平衡你的架構,達到中定沉墜。然後動力來自於轉腰轉胯,比如往後猛抽的同時也再猛力往前抖腰震胯去送出拳頭加強威力。

 

也就是說,拳頭怎麼打怎麼抽,這些倒不是第一重點,第一重點是如何靠腰胯把力量催出來~

 

萬一架構失去平衡,你就打不出重擊,必須浪費時間重新調整架式。而高手相爭只要你多了一個多餘動作,你就慢了半拍,光是這半拍勝敗結果往往就差很多....

 

 

所以國術系統蠻強調平衡這種概念。以單純套路的演練來說腰間出拳並沒啥問題,問題是假如完全要100%按照套路這樣真打起來,跟現代格鬥技實在很難搭....畢竟已經是過去遙遠時代的產物了....

 

=======================

 

Q:前陣子我在看18世紀末的拳擊教材。
那份教材據稱是劃時代為拳擊奠定基礎的教材,但是從現在的眼光來看其實非常簡陋。
對於攻擊只有簡單區分成頭部 腹部 側身 防禦方式基本上就是左手顧左半身 右手顧右半身
有組合拳跟假動作的概念,但是也很簡單,而且完全沒有步法的觀念。
面對對手的攻擊,只要是針對頭部的一率建議後仰閃避,根本沒有前俯閃避的概念。
所以拳術的演化是需要時間的。雖然我是練國術的,但是我認為,理論上現代搏擊至少在擂台上的進步是遠遠超過傳統武術的。傳統武術有些東西不是錯,只是相對來說太老了,某些以前只有極少數人,甚至是以前根本不存在的觀念,現代透過影視作品的傳播,連普通人都能比劃幾下。讓某些太大或者太奇琶的招式變成好像很荒謬的騙術,但是有時候真的只是時空背景不同了。

 

A:我個人喜歡舉一個例子....火繩槍是現代火槍的祖先~

 

光是以打死人這個結果論來說,火繩槍能打死人,現代火槍也能打死人。結果來說兩者是沒有差別的~

 

但萬一讓火繩槍與現代火槍展開一百場甚至一千場的單挑決鬥....我十之八九會賭現代火槍贏。(不要故意舉什麼太奇葩的槍之類,比如射程超短的掌心雷VS火繩槍~)

 

我覺得傳統武術跟現代搏擊就有點類似這種關係,現代搏擊確實是從傳統演化過來的沒錯,但是真幹起來爺爺未必能保證打贏孫子....

 

 

除非拿火繩槍的是龍五,然後拿現代火槍的是雜魚,那我就賭龍五贏XD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ba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