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責閒聊
幸福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幸福?蘇格拉底也回答不了的大哉問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06003
【所謂「真正的幸福」,意謂著你的幸福與我的幸福之間,兩者必有高下。「每個人追尋各自的幸福」這句話,便顯得可疑了。某種幸福的追求,被看作只是追尋仿冒的幸福。另外,也可能出現「邪惡的幸福」與「正確的不幸」這樣的組合。】
這篇讓我聯想起,當初有個我討厭的知名女作家,一直在瘋狂出版發售她的幸福叢書,講得好像你不幸福你就是該死似的XDDD
而這篇的境界顯如比那個女作家高深多了,他直接告訴你,不用強求,不用執著。強求與執著本身就是一種痛苦。
===========================
有個網友回應說:「我有個教授常說,以幸福為目標是不通的。因為當不幸到來時,那就完蛋了。」
我:「但是也總不能拿不幸當目標吧?」
友:「他主張要有一個讓自己在不幸的時侯仍然會覺得有意義的目標。」
我:「喔,介於幸與不幸之間游離,不過分追求幸福但也不主動去追求不幸。不二法門,不落兩極。
因為過分追求幸福,萬一沒達成這目標那會更挫敗。而故意追求不幸那自然就更悲慘了~
聽起來蠻符合中庸與佛家道家的生活哲學。
===========================
我的作法是這樣的....
我覺得自己的人生之中所謂幸福的時間非常少,不幸的時間占了比較多一些~
至於其他大部分的時間比例也稱不上幸或不幸的等級,比較像是....乏善可陳吧。比如一天扣除睡覺大概七八小時,剩下來的就是上班加班的時間了~
一直苦撐下班回到家才是屬於我自己可應用的休閒時間~
所以乏善可陳這部分大概佔去了我總生命的六成?
=============================
習慣幸福的人一但失去了,他的不幸會產生一種強烈反差....比如很多有錢人萬一突然破產了,他會很想去死一樣。因為那種反差太強烈。
所以不要過分習慣了幸福....因為人生是無常的。樂極生悲,哪天失去了只會更加痛苦~
而早就習慣不幸的人....講白了他的人生就充滿不幸啊,這種人生也很慘~
===========================
有時候我在挫敗極深的時候會非常希望能早日了結這條爛命,但是現實中我又遲遲找不到那種令我不得不立刻去死的強烈理由。
沒有那個強烈理由,我就不能自殺。
於是就這樣被迫繼續賴活著。
==========================
不過我也是有苦中作樂的手段,比如電玩動畫跟上網,就令我很快樂,能夠暫時忘掉這些不如意。
所以我努力上班賺錢,努力活著,有一大半的動力也是為了電玩動畫、上網打屁(罵一些路見不平的事情~)。
對於這段(失敗)人生,我是不抱期望了。但為了嗜好也要努力求生下去,想辦法過得快樂一點。能對人家友善那就盡量對人家友善。
比起虛偽假惺惺的正能量,我個人比較欣賞負能量。敢承認自己負能量的人我覺得也挺了不起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知道這樣符不符合你的答案?
==============================
尊師提到的那套哲學,我個人感覺是一種自覺的境界。(自我覺醒)
比如佛家認為這世間全都是一場幻象,真實的你並不在此。
你沉迷於幻象在那邊快樂起舞在那邊悲痛欲絕在那邊庸庸碌碌,實在很犯蠢~
於是佛家講求覺悟。一種心靈上的自我覺醒,不沉迷於幻象,早日解脫輪迴。
但是說歸說,理論都吹得很美好,但是當業報一來的時候,那還是很痛苦啊。
看別人的事情都很輕鬆,站著說話都不腰疼。但輪到自己遇到了狀況,就很強烈情緒起伏,身不由己了。
實作起來很困難喔。
=============================
佛家認為人遇到的一切無論好壞都是因果業力,都是自作自受。所以你這輩子所遇到的,你要去追究上輩子的你造了甚麼孽。
所以也不用埋怨,都是自己活該的。
問題是,我們的心靈狀況就是凡人啊。凡人就擺脫不了煩惱啊。
就算你幫煩惱找個甚麼正面意義好了,但痛苦並不會因此消失啊。痛到快死掉啊。
而且宗教看法是非常極端主觀,不同宗教有不同看法,光是要驗證誰才是真理,恐怕區區凡人就算窮究幾百年的壽命去追求真相都辦不到得窺一斑。(凡人是不可能認識真理的)
更何況我們根本也不可能有幾百年幾千年壽命去研究真理啊。(萬一有那也很可怕....又窮又悲哀又遲遲不死)
所以宗教其實也自己充滿很多矛盾,宗教根本無法科學印證。信或不信就只能跟它賭了。」
=======================
金木研7句最經典的台詞,「錯的不是我,錯的是這個世界」
https://kknews.cc/zh-tw/entertainment/vavo44y.html
(圖片來自於網路分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