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11
這篇重點不講打架,可能會比較冗長無聊,想轉台的人可以不用看下去了....謝謝。
其實我比較喜歡講打架,不喜歡講發勁....為什麼呢?
因為真的會打架的人不見得會發勁,會發勁的人不見得真的會打架~~
理想與現實根本是兩回事。
而且講打架比較單純....要嘛就是贏,要嘛就是輸,這領域的爭議比較少。
你要講到勁,那爭議就很大了,所以我不是很愛講....但是有時候又非講不可。
上次在這篇貫穿力提到結構力與反作用力的問題....
根據物理定律,只要你打人,那瞬間就一定有反作用力產生。
意即是說,有一部份的力道會反彈回你自己的身體上去,誰都逃不到。
只不過差別是,力氣小的人,打人的反作用力就低。力氣大的人,打人的反作用力就高....本來就是相對的。
唯有不打人,才不需要面對反作用力的反噬....
但是不打人怎麼贏?
很簡單!用摔的、用勒的、用逆關節技....這些技術就不用思考怎麼克服反作用力了。
或者插你眼睛、打你脆弱的要害,也不需要太大反作用力。(但是傷害友情....而且犯規的東西怎麼上得了檯面?)
另一種就是太極推手的發勁。
太極推手,它的目的並不是讓你拿來打架,更不是為了把人打傷。而是單純是用來較量功力、功體、還有沾黏聽勁的技術。
真的要打架,就不跟你推手了。願意跟你推手的,擺明就不是來打架。
所以很多人誤把推手的輸贏當成戰鬥力的表現,說真的這種人似乎不太明理....還有很多人居然把推手當成散手在練,那就更違背它的本意了。
問個假設性問題....假如你本身是個推手高手,跟拳王泰森比推手規則,誰贏?
理論上是你贏面大....
為什麼?
因為你這方面的經驗與技術肯定勝過泰森。
但是萬一真打起來,那就換成泰森的贏面大了。
所以推手是推手,格鬥是格鬥,這是兩碼子事,根本不能當成戰鬥力的指標。
就像這段影片,38:08開始,這位形意拳高手在試勁模式中把主持人吃得死死的,像是在玩小孩一樣....
我想不懂武術的人看到這段,應該都會認為這就是高手了吧? ↓
所以中國武術有一種「根」的概念,根是甚麼?
大多數的人都解釋成是腳,腳要站得穩才有根....但這麼講是很片面的,比較正確來說就是整體的結構力,包括你的步法(下盤)、身法(中盤)、手法(上盤)。
根扎得好,推到你的手就等於在推你的腳。一體成型。
所以發勁試勁就是為了測試你的結構力正不正確、強不強、能不能用根打人、用根接勁。
很簡單,只要你推人或者被推,很快就可以知道結果了。
一般來講,外行人就算肌肉練得再強,原地推人也不過就是踉蹌幾步而已,不可能讓人飛出去。
只有結構力夠強的人,一發勁,人才會飛出去。
規則很簡單:一個猛力推,然後負責被推的人不可以閃不可以擋不可以蠻力硬抗,要放鬆自然。
飛出去的方式還有等級之分....
最好的等級,就是整個人激飛出去,雙腳已經完全離開地面了。落地之後還會有點打滑,餘勁未消。可能退個兩步吧?
這代表你勁的品質很高,推人很遠,飛出去的速度很快,重點是對方根本不會痛。
其次,就是雙腳離開地面,但是只退了半步。
這代表你一樣是有勁,但是可能純度與掌控度不太高。甚至對方的胸口可能還會被你硬推到有點痛。對方會痛,其實就是表示你發勁的品質不太好,打人震傷的成分居多,有其他雜質....
再次之,就是踉蹌幾步,雙腳雖然不穩,但從來沒同時離開地面過。
這就是很明顯的蠻力猛推而已~~
最粗淺的等級,就是原地晃了一下而已,腳沒離開地面,人也沒飛出去。
這最糟糕,連蠻力都談不上。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造假的發勁方式....
發勁也是可以造假的!
比如有些徒弟會故意配合老師,老師輕輕一發,徒弟就把屁股往後一撅,然後很慌慌張張的小碎步倒退出去....甚至跌倒打滾。
其實以科學的角度來看,任何人被推時屁股一旦超出後腳根,重心都會被往後牽著走,跌倒也就不是甚麼稀奇的事情了。
或者徒弟被發時,故意把背整個往後仰,讓上半身的重心超出後腳根,也能製造同樣的效果。
甚至有些徒弟更狗腿,連屁股也不撅、背也不往後仰,就整個人自動小碎步後退,然後跌倒....
很多大師都愛玩發勁,但其實他們的發勁都是徒弟配合的結果....
比如你想要把徒弟打到飛上半空中、離地一公尺....這種勁要怎麼發?
很簡單....首先徒弟先搭住你的手,然後你要拿出結構力猛然一發,你的徒弟也要拿出結構力用力一撐,這樣就可以離地一公尺飛上半空中。
因為1+1=2。
你的力量加上他的力量,兩個人一起默契合作,一啟用力打出去,飛高高就不成問題了~~
但是說穿了,這還是造假~~
(或許我不該說是造假,因為這需要一點真功夫才辦得到....所以我應該說這是行銷包裝比較正確....)
其實不管再兇再強的發勁,只要被發的那一瞬間拿出結構力瞬間接勁,就可以平安往後彈開了,不至於會失重跌倒。
瞬間接勁,就是被發的瞬間把腹肌往下繃緊、瞬間含胸,產生一種往前拱的支撐力,去抵銷對方發過來的勁。
因為試勁的規則是被發的人不准閃不准檔不准硬抗,要放鬆被發,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對方了解自己的結構力有沒有問題....但是被發時瞬間接勁讓自己安然後退,這倒是可以的。
﹝你想要閃要擋要硬抗,那乾脆推手或打架不就好了?幹嘛要試勁?所以這些行為都必須禁止﹞
簡單說發勁跟接勁的實驗,就好比拱橋結構一樣....
我小時候看歷史課本說,在很久遠的古代,西方人第一次來到中國,看到拱橋,聽說他們是相當震驚的....
「你看拱橋圓圓的,中間又沒有腳,整個都懸空,怎麼可以這樣停在天上呢?」
當時西方人的科學並沒有近代這麼發達,所以這個問題他們想破腦袋也是搞不懂的~~他們的建築物都是方方正正的,甚至沒有彎彎的屋簷。
所以發勁跟接勁的人,就好像拱橋一樣,力與力達到一種完美融合,就可以互相保持平衡。
這樣子結構力的好壞就可以測試出來了。
剛才說到接勁....
其實接勁接得好,不用手也可以把對方的發勁「反震」彈開。
這是一門硬功夫了。
也就是對方發過來的一瞬間,你用身法也瞬間發勁,同時抵銷。
很多人都以為接勁是把對方的勁透過身體傳到腳底,最後再導入地底....
其實萬一對方發勁的威力太大,單純去接勁是很累也很容易被發倒退的....不如直接發個勁去反彈它,會比較省力一點。
假如可以加上手法,那當然就更容易成功了。再加上步法去吞吐逼吸,那就更輕鬆了。但是應用到手法跟步法,這就已經不是單純發勁試勁的範疇了,而是推手的範疇了....
只是假如單純的試勁發勁,很難遇到反作用力反噬的問題....
推手時這問題也不大,友善切磋的對打練習通常也不會真的用力打下去,所以也不太會遇到這個問題....只有真的打起架來,反噬的問題才會突顯出來。
真的打起架來,我指得是那種「一定要有一方被狠狠打趴下」的凶暴打法。
這通常是發生在擂台爭輸贏,或者生死交關的時候。
你要怎麼克服反作用力?
我們以拳頭來講....裸拳其實是很容易自爆的。
拳頭表面凹凸不平,萬一姿勢不對,猛然打下去,角度歪掉很容易扭傷自己的手腕。
假如打得太猛打到硬物,拳頭也容易受傷。
所以很多拳擊手都堅持要綁繃帶,要戴上拳套,保護自己的拳頭。
當然很多外行人對此講法是心懷疑惑的,說:拳頭怎麼可能這麼脆弱?我從來沒把自己的拳頭弄傷過!
我想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你的拳頭真的很硬,怎麼打都不會受傷。﹝比如千錘百鍊的空手道家就是﹞
二是你這輩子從來沒有真正發出重擊過....
我猜通常是後者的可能性比較高。
所以拳頭克服反作用力的辦法,第一就是平時就要刻意鍛鍊它,第二是上場要記得綁繃帶、戴拳套,好好保護它。
這樣你就可以不必忌諱,猛力揮出重擊了。
(上了擂台光只有技術好那是沒用的,視規則與強度你可能必須跟對手拼體力、拼抗打力、拼重擊力....假如你能當場把他KO,對手就算得到再多分數都沒用了....你拼不拼?)
或者看看有哪些比賽可以開放掌法的,你也可以專練掌打....掌打比拳頭穩定多了,也比較沒有反作用力弄傷自己的問題。
還有踢腿....
假如對方沒有護胸之類的防具,你也沒有反作用力的問題。
但是萬一對方有護胸,你一腳猛力掃下去,大約會有三成的威力是反彈到你自己的膝蓋跟腳踝上。
變成七傷拳....傷人七十,自傷三十。
除非你也穿護脛,那就還好。或者你年輕力壯就無感。
網路上有段自己踢斷腳的影片↓
假如你的腳練到可以把樹踢斷,或許就比較沒這種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