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修曾經講過一段我非常贊同的話,但因為時間有點久了,我記得不是很清楚....
但內容好像是說「假如討論武術要先看交情、看輩分、看武功的高低,不能暢所欲言,那麼這種討論還叫做討論嗎?所以你現在到底是要跟我談武術?還是要跟我談江湖?」
可見,武術是武術,江湖是江湖,是兩回事~
武術很簡單,就是兩個人上台,一個站著,另一個被打趴下。講完了。
江湖卻萬分複雜....
這牽扯到個人的面子問題與門派的面子問題。
有人打贏,相對的就有人打輸~
贏家固然可喜,但輸家情何以堪?
又有誰是活該要輸的?
到了這個節骨眼,輸贏與對錯都不是重點,面子與尊嚴才是重點。
為了面子,其他東西都可暫時擺一邊....
比如電影葉問二,葉問想在別人的地盤開武館,卻又不想拜碼頭繳規費,洪震南起初只是想派小弟去「教訓」他一下,但後來整個事件就火上加油,發展成了「踢館比武」,打贏了就讓你在這裡開武館。
為什麼開武館要拜碼頭?要繳規費?為什麼要比武?
這就是一種江湖規矩....
俗稱潛規則。也就是表面上不存在、但私底下卻真實存在的一套地下規則~
其中有個師父,打輸了葉問,還使出猴子偷桃....
當場大家也眼睜睜看著這位師父使出猴子偷桃,卻沒人出聲斥責他~
為什麼?
因為面子問題比輸贏結果更重要。
我寧願先對你挖眼撩陰,打贏了以後再來跟你說聲對不起。總勝過被你當場打趴下,當眾丟臉....
而在場的各位心思其實都差不多,都是利益上的共犯架構,所以根本不會有人吐槽制止~
標準的老鳥欺負菜鳥。
而葉問也是明知有此結果,才上陣赴約的~
常參加武聚的朋友,一定也很了解這種情況~
武聚的用途是什麼?
交流、交朋友。
那麼....武聚上可以「較真」嗎?
答案是「不行」~
假如你在武聚上動真格的,即使你沒有挖眼撩陰,一樣會引起公憤,說你打太狠、太囂張~
大家一起連合起來公幹你,甚至「教訓」你~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這不是「武術」,而是「江湖」~
你的所作所為已經破壞了武林同好之間的情誼與和睦,你就是沒武德。
換個角度....擂台上需不需要江湖(武德)?
答案是「不需要」....
因為你打贏是應該的,打輸是活該。
當彼此都想盡辦法、千方百計要拿出戰鬥力幹掉對方的時候,江湖(武德)就不存在了,只剩下輸或贏~
萬一你輸了,你在這裡就沒地位了。
所以你可以在武聚上交朋友,但你很難在擂台上交朋友~
尤其是越大型的比賽,競爭越激烈,交朋友就越困難。
小型擂台或許大家還可以交到朋友,但是大型擂台上真的有難度....
電影「登峰造擊」講過一句話:「所謂的拳擊擂台,就是你剝奪了對手的尊嚴,變成自己的尊嚴」。
但無論如何,最後總會有個人當場失去他的尊嚴以及榮耀....
一句話講完了。
所以擂台上只有競爭對手,敵對陣營之間不需要講交情....
好吧!就算雙方私底下真的有交情....但是一上了擂台,上場無父子,有什麼交情,等打完以後再說。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子陵兄打明武擂台的那一場)
延伸閱讀:
你是要談武術?還是要談江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