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舉考試早在唐朝就開始了,但武狀元這名詞一直到明清才出現



武舉是以選拔軍事人才為目的的科舉考試制度。唐武則天長安二年(702)始置。應武舉者,於每年十月由州府舉選送至京師,十一月於尚書省兵部進行考試。武舉考試的內容有:長垛、騎射、步射、馬槍、翹關(舉重)、言語、材貌等。兵部考試合格者依其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或送吏部參加銓選,或授予散官。德宗時,一度停廢;憲宗元和三年(808),又復置。



宋承唐制,天聖七年(1029)置武舉。皇祐元年(1049)廢;治平元年(1064)再置。三班使臣、諸色選人不曾犯贓及私罪情輕者,許於兵部投狀應試;無官人由朝廷命官保薦,也可應試。考試分比試、解試、省試、殿試四級,一般為先試弓馬,再試策及《孫》、《吳》等兵書的墨義(熙寧後改為大義)。殿試合格後,分別賜“武舉及第”、“武舉出身”。其授官,北宋時期,武藝與策皆優者,授右班殿直;其餘以次授三班奉職、三班借職、三班差使等。南宋時,武舉之法漸與進士科舉相仿。其殿試第一人賜武舉及第、授保義郎,餘並賜武舉出身、授承節郎、承信郎等。



元朝廢武舉。明天順八年(1464)復置武舉,令武臣子弟於各直省應試。成化十四年(1478)規定,武舉鄉、會試例,均仿文舉。弘治六年(1493)規定,武舉六年一行;十七年,改三年一試。正德十四年(1519)《武舉鄉試條格》規定:武舉鄉試,應舉者於九月內各衛所送都司,各府、州、縣送佈政司,均由巡按御史會同三司官主持考試,兩京由兵部選官考試。共試三場,初場試馬上箭,第二場試步下箭,第三場試兵法或時務策一道。分別於十月九、十二、十五日舉行,取中者稱為武舉人,俱送兵部,於次年四月參加武會試。嘉靖元年(1522)《武舉會試條格》規定:第一場試騎射,第二場試步射,第三場試策二道、論一道。以翰林院官二員為考試官,給事中及部屬官四員為同考試官。取中名額,臨期取自上裁。崇禎四年(1631 ),始行武舉殿試,賜武進士及第、出身等,悉如文舉之例。



清沿明制,鄉、會、殿試均同文舉之例。其舉人、進士、狀元等名目亦與文舉同,僅加“武”字以示區別。其授官,初武狀元授參將,武榜眼授游擊,武探花授都司。二甲均授守備;三甲均授署守備。雍正時規定,武狀元授一等侍衛,榜眼、探花授二等侍衛;二甲選十名授三等侍衛;三甲選十六名 授藍翎侍衛;其餘武進士以營衛守備在兵部注冊選用。乾隆時,又令派大臣對在兵部注冊的武進士再行考試,分等授職,一、二等授營守備,三等授衛守備。光緒二十七年(1901)廢。



參考資料來自於
http://www.ivanwong.net/shooter1.htm



==============================================================

另外....知識+有個問題「中國的成語文字」


「三元及第」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指鄉試、會試、殿試皆得第一的考生。連續考中鄉試、會試、殿試第一名者稱為「連中三元」。


武三元
此外,歷史上也出過3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宣宗年間,江西的易智超。,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參加武秀才考試,力舉三千斤巨石,名達天聽。後憑戰功官至兵部尚書,為明清兩代唯一以武人出身而為六部官長的。其人豐身玉碩,神采照人,且精通諸子百家,詩詞歌賦,琴棋書畫,時人贊為「儒將一枝花」。曾自做一聯曰:「天生風雅最惜花,心懷春色更撩人」名動文壇。 

其二是明朝萬曆年間,浙江永嘉人王名世連中武科三元,官授錦衣衛千戶。他博通經史,工詩善書,時人稱其武藝、詩詞、書法為「三絕」。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他秉性剛介,不媚權貴, 頗有直道君子之風。 

其三是清朝順治年間,也是浙江人王玉璧,連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參加武秀才考試,射箭第一,號稱「神射手」,故人們贊其為「武四元」。他雖是武士出身,但手不釋卷,文筆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譽。
.
.
.
唐代的武舉主要考舉重、騎射、步射、馬槍等技術;此外對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宋代時規定武舉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問孫武兵法等。到了明朝時更改為「先之以謀略,次之以武藝」,如果在答策的筆試中不及格,不能參考武試。初期的筆試考三題,試策兩題,另一題論考四書。後來四書的題目改為默寫武經。武試則最少要求騎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時,改為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步射九矢中五為合。之後比併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筆試。 
.
.
.
宋以前並沒有「武狀元」之設。首名武狀元產生於宋神宗時,為福建人薛奕,後與西夏作戰時戰死。歷史上著名由武舉出身的武將尚有唐代的郭子儀(唐玄宗開元初年武舉異等),明代戚繼光(明世宗嘉靖年武進士),北宋徐徽言(文進士出身,後棄文習武,宋徽宗授武狀元)等等。



參考資料來自於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07030301528


==============================================================


以上。

重點是倒數第三段我用紅色標起來的那句「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若以臺斤來換算,一臺斤等於0.6公斤,那麼最輕的大刀恐怕也有48公斤!?比兩大桶的礦泉水還重....怎麼砍的啊? @@

還有明朝的武三元易智超....「此人在參加武秀才考試,力舉三千斤巨石」,換算成臺斤對公斤豈不就是1800公斤!?

話說歷代奧運舉重金牌了不起也才舉470幾公斤....由此可知,原來中國古代早就有賽亞人了,1800公斤我看我要開堆高機來舉才舉得起來。

而且從描述看來,這位古代賽亞人長得還算俊俏、又頗有文學素養....相較之下,日本七龍珠的悟空只不過是個被他們遺落在地球忘了載走的後生晚輩。


近代史上攻台有功的施琅被清康熙封為水軍提督,年青時舉起千斤巨鼎就被譽為神力過人了....結果易智超足足超過他三倍。


我現在終於明白為甚麼現代台灣練國術的人打不贏K-1、MMA、UFC了....因為自從賽亞人的飛碟在古代中國失事墜機之後,他們只好變裝成中國人臥底幾百年....後來飛碟終於修好了,於是集體離開太陽系,到遙遠的宇宙尋找第二顆賽亞星,從此兩岸就生不出武狀元人才了。

當時只留下被遺忘的幼小悟空,成為地球上唯一的賽亞人,直到達爾後來派拉帝茲來找他。



﹝最後兩段純屬「喇肖喂」,各位千萬別當真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ba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