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2



電影:「不打就不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




這部是由梁小龍演的武打老片,與其說它是武打動作片,不如說它主要是在闡述一種傳統武術精神。

比如有句「要強身健體,去跑步游泳打籃球就夠了,武術就是要能打!」、「手不行就練手,腳不行就練腳」....一切都是為了打。




重點是這句「不打就不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

問題是「贏」的定義到底是甚麼?



打擂台,贏的定義很簡單也很務實,那就是「得冠軍」,得冠軍就是贏,其他都是輸。

但是這部電影中的詮釋,贏的定義卻不在於輸贏,而是在於一種「敢接受挑戰」、「打贏對手不如打贏自己」的超越精神。

假如你硬要將「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輸贏概念輸入這部電影,那你大概會看得很無趣。

因為「擂台打的不是輸贏,打的是一種精神」,所謂的英雄,就是勇於出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我有話要說:

其實我個人覺得,傳武電影﹝傳統武術、國術﹞已經將中華武術大大的美化過了....因為導演自己也是華人,多多少少都會偏袒一下自己的文化~~不美化怎麼說得過去呢?

現實中的傳武是很封閉很黑暗的,你出去打輸會被國術人公幹,罵你「白癡」、「傻B」、「沒功夫」,然後極力撇清關係。

似乎只要想辦法罵死你,把你跟傳武切割,他們就可以不用承認傳武打輸人家。或者掩蓋自己也不敢上台打的事實。

打輸等於判死刑,但就算你打贏了,國術人也未必領情,罵你「這不是XX拳」、「拳不是這樣打的」....講得好像他們才是最懂拳的人。問題是他們口中所謂的高手,往往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像個隱形人似的。

真實的傳武人是很鴕鳥心態,很小家子氣的。落井下石的一大堆,罵你打輸罵你不正宗,真敢挺身而出代表傳武跟人家打擂台的英雄,卻是少之又少。


而且電影中這個門派的名稱蠻有趣的--「羅新門」。

暗諷武林中本來就到處充滿了羅生門,你罵我、我罵你。到底誰是誰非、誰對誰錯、誰黑誰白?很多爭執其實永遠講不清楚的。

看來編劇果然深懂武林之風啊~~




「打不一定要上擂台,真的要打,哪裡都是擂台」

其實我很難想像,為什麼傳統武術﹝國術﹞自稱實戰武術,有很多招式專門挖眼撩陰打喉嚨、踩腳板、扭手指、拉頭髮、抓耳朵、刺鼻孔....自稱擁有各種實戰手段的國術,為什麼偏偏打不贏有規則的擂台比賽?

萬一你連近身都沒辦法近身,何來挖眼偷桃之有?

假如你練的真的是所謂的實戰武術,那麼神經應該要比運動武術的人更纖細更敏銳,否則你自己要怎麼察覺人家隱藏的殺意?如何預防猴子偷桃?

號稱「博大精深」的實戰武術,為什麼反而打不贏他們口中「低階粗糙」的格鬥擂台?假如你連安全有規則有裁判的擂台都不敢上去打了,沒有規則的生死格鬥你就打得贏嗎?

假如我們從傳武與擂台格鬥技之中,各挑一百對年資相當的選手,配對上台去打,傳武能勝出多少?

﹝我們都心知肚明,傳武的勝率是公認的低~﹞


以前擂台打輸人家可以講藉口推說「洋鬼子比較壯」,但現代同樣的資歷,同樣都是台灣人種,條件都類似,輸贏結果卻是強烈對比....莫非這結果大大證明了練低階粗糙的格鬥運動,比起實戰武術,才是最符合實際、最容易存活的「好武術」?


所以我們再回到電影這句主題「不打就不會輸,要打就一定要贏」,其實在我看來是一點諷刺,再加上一點自我期許

諷刺的部分是,不打就不會輸,說的正是網路上很多武德派、嘴砲族,共通的鴕鳥心態。「不管誰代表傳武上去打,我就是要罵他丟人現眼!」、「不管傳武打得多慘,反正我就是不上去打,因為只要我不打,一輩子都沒輸!」

自我期許的部分是,電影認為打是一定要打的,練武不打還有甚麼用?但是贏的定義跟人家不一樣,贏是跟自己比,不是跟別人比。

簡單說,練武的人應該積極上去打!打輸打贏那是另一回事。至少你敢打了,有種!輸了擂台,贏了尊重。

就像電影另一句經典台詞「手不行就練手,腳不行就練腳」....我把這句話簡單翻譯一下,就變成「散打不行你就練散打,MMA不行你就練MMA!」

只要能打贏,有甚麼不可以?

換句話說,太過堅持甚麼傳統、甚麼風格,都是不重要的。

因為傳武既然敢以「實戰武術」自稱,所謂的實戰武術,簡單說就是「在暴力之下奮力求生存」的技術罷了。

至於甚麼風格、甚麼規則,通通都不是重點了,重點只有「生存」。

包括在擂台上生存,亦同此理。


所以很多人認為,傳武打不贏是因為規則,規則對傳武不利....但是假如站在「生存」這句話上來看,這種「指控規則不公」的邏輯是有點阿Q的、不負責任的。

打架就是拳打腳踢而已,頂多加上抱摔寢技,你不能挖眼,對方也不能挖眼,一切都很公平,怎麼打不贏?

所以不是規則有問題,是人自己有問題。


難道重新改規則之後,傳武就能打贏了嗎?

除非傳武決定把擂台改成推手規則~~那麼泰森大概就會打輸你了~~




我們再看另一部電影來對照傳武VS擂台....徐克導演的「散打」!




男主角是個全國套路冠軍,打起流氓混混可以說是虎入羊群,但是對上真實的擂台選手,也就是被打假的。

後來男主角怎麼辦?

男主角的辦法很科學!沒太多傳統矜持或意識形態。


首先,要找對老師....因為只有擂台出身的老師,可以幫助你打贏擂台!

第二,要加緊訓練,一切訓練都要跟散打有關,才可以打贏散打。

第三,要習慣戰鬥,只有習慣擂台上的一切,你才能把累積的訓練內容得心應手發揮出來。

最後,就是思考傳武在擂台上的存在意義。





武的定義就是在暴力之下存活,武這個字是「戈」+「止」。



「戈」是武器,「止」是腳趾,意思就是持戈而行,是很霸氣的。而非大家誤以為的止戈為武,或者武德派爛好人的以和為貴過了頭


男主角後來憑著散打訓練,融合傳武的概念,創造出了很多令對手「意想不到」的攻擊。

這個概念其實很有意思....假如你完完全全是個散打選手,你的招式就像量產的罐頭,跟每個人都一樣,那就絲毫沒有「令人錯愕」的感覺了。

除非等級差很大,否則打架有時候雙方的輸贏是很小的,到時候憑的就是「打錯愕」。




當然,打擂台光憑錯愕那是遠遠不夠的,大家撐到最後比的就是「體力」、「抗打力」。

當雙方等級在都伯仲之間時,撐過了那麼多回合,這時誰的體力強、抗打力強,誰就容易勝出。﹝而這個部分偏偏也是現代國術欠缺的部分﹞

除非你已經爆強到,第一回合就可以幹掉對方,那就不用燒體力。


當然那是電影,經過了誇大與美化,所以男主角會贏....假如是在現實世界,傳武人能成功轉型為優秀的散打選手、MMA選手,根本就是鳳毛麟角了。

大多數傳武人還在矜持他們所謂的「風格」,而不是像實戰武術那樣恰如其分的在考慮到「存活」。試問風格有比存活更重要嗎?



其實撇開規則不論,最簡單的存活問題就是「人家狠狠的朝你弱點一拳打來、一腳踢來,你應付得了嗎?」


傳武人喜歡自誇練的是實戰武術,奇怪的是講究生存的實戰武術,卻打不贏﹝國術人口中﹞較低階的擂台武術?

更神奇的是,擂台選手,只要當場脫掉拳套,拋下所謂的規則,展開無賴打法,馬上就可以搖身一變,變成比傳武更道地的實戰型武術!


所以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實戰啊?答案其實已經很明顯了,不用再自欺欺人。



陳惠敏﹝圖中左二的老者﹞,真實擂台選手,退役後轉型電影演員。

1983年年屆37歲的陳惠敏參加「世界精英搏擊大賽」,僅花35秒便擊倒日籍拳手森崎剛。




很多傳武人都以為「練武太過強調打打殺殺,會降低品格」....

這句話一說出來,就有很多武德派的死忠信徒大力點讚!毫不猶豫的就相信了....

但是這論調弔詭的地方是,你看陳惠敏這麼厲害,難道他的品格會因為他很會打人所以很差勁嗎?

我想是不可能的。


相反的,很多武術宅嘴砲,口口聲聲說武德,難道他們的品格就真的高尚到哪裡去嗎?

﹝看看YOUTUBE,罵人罵得最惡毒的往往就是這些以武德自居的人﹞

所以武德派真是既阿Q又弔詭的族群啊....


還有,不學功夫的人,打打殺殺反而更兇殘更厲害....比如黑道砍人就是一樁。

以這個普遍的社會現象來看待「練武太過強調打打殺殺,會降低品格」這句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傳武人的自圓其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ba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