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企圖為了內勁做出的解釋或者定義,最後終將徒勞無功。

 

 

比如你要定義出一拳打幾磅、這腳有多快、這招組合技怎麼搭配....這種外在的東西很容易就可以解讀清楚,可以科學定義。

 

但是任何想要描述或者註解內勁的行為,無論你文筆多好、思緒多清楚,最終都是雞同鴨講,講了等於沒講,這特性就跟佛理一樣。

 

(佛經不見得等於佛理,儀軌不見得等於佛理,法師所說也不見得等於佛理....所以這東西有講跟沒講是差不多的。真正的佛理只有佛自己才懂,其他人只是鸚鵡學舌)

 

 

即使同樣都是學習內家拳的也不見得就真懂內勁....或者更正確的說法,大家天生都有內勁了,內勁根本不用學,你一生下來自然就有了

 

只是你長大的過程中被覆蓋遺忘了,迷失與執著在「力量」這個思考盲點之上。

 

所以學習內勁的重點不在於增加反而在於減少!修掉自己多餘的累贅與錯誤用力習慣。

 

當大多數的人都在想盡辦法不擇手段增加自己力氣時,唯有太極之類的武術告訴你第一步要先學習放下,學習到放下之後再來練力氣....(有如難信之法,大家會覺得答案怎麼可能這麼簡單?我一定要找言論攻擊你不可!)

 

所以也不是內家人彼此之間就可以互相構通的。搞不好我們同門之間反而比外家拳的朋友更難溝通也不一定XD

 

 

以前就解釋過了,為何大家這麼痛恨內外家這個詞?覺得那是一種陰謀論?恨不得它趕快消滅掉?

 

 

因為長久以來,外家被世人誤認為是粗淺的代名詞,內家被誤認為是高明的代名詞。

 

但我覺得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是容易造成互相敵對與仇視的。

 

萬一可以隨機找一百組內外家的選手出來捉對舉辦搏擊擂台,真的開打起來,坦白講我個人認為內家人的勝算普遍上沒有外家人的勝算來得高

 

內外家的區分不在於高低之分,而是在於我們對於力量的解讀與看法不一樣。發力的系統與習慣不一樣,如此而已。

 

真的辦擂台開打起來恐怕還是外家拳朋友贏面比較大的。

 

 

 

內家與外家就像是男人與女人的區分一樣,比如男人女人都一樣是人沒錯,但你不能硬掰說人沒有男女之分,說男人= 女人,女人=男人,所以廁所浴室可以一起進去....

 

所以武術一樣有分內外家的,就像男人女人的區分一樣平常。

 

 

重點在於正確的認知,外家一樣有內勁的成分,內家一樣有外勁的成分。不是你練外家你就沒內勁,你練內家你就沒外勁。不是這樣定義的。

 

也不是拿練氣來定義內勁的....比如有練氣就是內家拳嗎?那你看少林拳他們一樣有練氣啊XD

 

 

 

問:既然內外家的差異這麼小,為何又要自稱內外家呢?

 

答:這是自我定位歸屬問題。

 

比如一樣都是抱摔纏鬥系的武術,你今天專練柔道的,沒練過其他武術,請問你會不會自稱是練角力的?你是角力人?我與柔道無關?

 

比如你今天是專練角力的,沒練過其他武術,你會不會去抱柔道的大腿?說自己是柔道人?我與角力無關?

 

一樣都是摔技,但也一樣有所區別的。

 

比如你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父母也是台北人,從小到大都住台北,你會不會對外自稱是個老台南?

 

我相信也有人確實會這麼做,但是這種人比較少數~

 

所以這個就是自我定位的問題,自我歸屬的問題了。我來自哪裡?我情歸何處?

 

所以這問題沒甚麼對不對,就看你喜歡怎麼定義了。你當然可以練柔道同時也練角力,也可以一二三住台北,四五六住台南,禮拜日出去公園流浪。那個也是你的自由了。

 

 

 

與其說內家是一種拳,執著於外型,在外在形式那邊過不去,還不如說內家就是一種觀念或者習慣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ba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