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17


 

多聽聽不同的聲音,或者反對意見,真的可以幫助刺激思考~



比如武友S看完這篇「訪問任兄培豪文」,就問我說:「立場不同,在商言商。若你徒弟將來也像這樣搞,你看法如何?」

我說:「靜觀其變,暫不表態。」

我這麼說好了....散打運動,當初草創推廣的時候,也是自稱國術的一支,是為了打擂台而誕生的新生武術。

當初國術界也是很瞧不起散打,高高在上,不承認人家的努力~


結果現在時過境遷,證明了散打才是比國術更適合在擂台生存的武術。

所以有時候為了要生存、要創新,違背傳統是萬不得已之計,不可墨守成規。


武友S:「以宣傳為主的搞法,最成功的當推李小龍,他用拍電影的手法,成功的讓全世界知道中國武術。」

我:「說到李小龍,他當初也想要改良詠春拳,上去打擂台。後來發現已經改無可改,只得放棄,另創截拳。」


但我後來仔細想一想,李為什麼要改詠春?是因為詠春不好嗎?當然不是!

而是為了跟世界接軌,必須有所改變。

﹝比如當時的擂台運動以大饅頭拳套為主,誰跟你裸拳相接?但是一戴上大饅頭,很多傳統武術的打法就必須被迫跟著改變了。轉型得最成功的案例包括泰拳,古泰拳也不戴拳套的,但為了進化,吸收了大量西方訓練,誰敢說泰拳不強?


參考這篇:進化
http://blog.xuite.net/otaval615/blog/71785328



武友S:「那李小龍在師門間的評價如何?」

我:「看法很兩極....喜歡他的都說他很好,討厭他的都說他很爛。」

我也早就說過了,我個人不欣賞他,我也覺得他跟選手或國手的戰鬥力比起來並不強,但今天我只是就事論事,認同他的某些理念而已。

單以綜合格鬥這個概念而言,我是認同他的。


武友S:「但若以結果論呢?你覺得他成功了嗎?」

我:「沒有....而他的門徒也2266,自稱截拳敢踏上擂台的人極少,反而都是老外居多。就算真打起來,也不是我們印象中截拳的樣子,反而很像MMA。」

李小龍之所以失敗,就在於一開始是為了發展技擊、與世界接軌,才改良﹝或背叛﹞詠春。

結果搞出了截拳道之後,卻一樣沒有門徒可以代替他上去打擂台。


本來一個很好很棒的理念,卻因為這樣而告終。

當然李的死忠粉絲都會說很多國外拳王格鬥家都認同李小龍的功夫,但這其中有多少互相吹捧的成份外人就不得而知,而且截拳道缺乏實際擂台的戰績,豈不成了「雷聲大,雨點小」,更顯諷刺?


武友S:「這樣說好了....你覺得你若跟比爾蓋茲念一樣的學校,你將來的成就會跟比爾蓋茲一樣嗎?」

我:「怎麼可能!」

武友S:「所以武術也是這樣啊!要推廣就不可能專精,要專精就難以推廣,很難兼得。」

我:「是沒錯....但說穿了,我們已經快要無從選擇了,放著就是爛掉而已。」

我現在跟大學的學生們玩,也已經不是單純推推手、站站樁、打打套路,就可以對外界的變化視若無睹的環境了。

大家多多少都會討論到,萬一我們對上XX道會怎樣?對上MMA會怎樣?

不再是過去那種,只要我們假裝視而不見,就可以跟人家稱兄道弟、平起平坐的環境了。


武友S:「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現代人太習慣安逸了。你上課太操會嚇跑學生,這樣你就會減少收入,這種經濟考量下,不好拿捏。而且哪個父母願意讓孩子上台挨打的?」

我:「好吧....就算是安逸,那也是全台灣大家一起安逸吧?傳武、XX道、跟MMA一起安逸。」

既然大家都同樣安逸,傳武為什麼還會輸?

武友S:「還是有所不同....真的想操的人,會去練散打、MMA,但就是不會去練傳武。傳武太多包袱跟傳說了,給人很不實際的感覺。」

我:「是啊....你說的對。或許這根本早就是無力回天的事情,無論怎麼做都沒有用。」

假如真的有用,當初霍元甲創辦精武會社、李小龍創辦截拳道,早就應該改變這風氣了,不是嗎?


但我們也越來越無從選擇了。

要嘛就是任兄說的慢活,不要去管時代的變遷,自己練自己爽。要嘛就是取經,吸收人家成功的經驗,然後設法納為己用。


至於別人要怎麼練?那是他家的事情了,我管不著。理論上,我也只照顧自己的師門與徒弟~別人關我屁事?

說起來很自私,可是也很合理。


就拿你來說吧....你今天一身的橫練功夫,難道你這麼厲害,全都是傳武教學系統的功勞嗎?

我看不見得吧?

那是因為你天生英才,再加上名師調教,加上機緣,才有如此驚人的身手。

但大多數的傳武人會練成怎樣?可想而知。


武友S:「嗯,泰山不辭抔土,所以成其大。江河不嫌涓滴,所以就其深。當然是多方學習的結果。」


我:「才能、機緣、師承,這些東西姑且放下不談,光講訓練系統....假如有好的訓練系統,那就有加分效果了。」

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提供環境。

當然,我們的努力或許會失敗....正確來說,應該是很容易失敗~

但總比什麼都沒做來得好。


當然,我也不認為你說得不對,確實是在商言商,立場不同。

但我覺得,任兄說的話也有道理。

所以我選擇靜觀其變。

很多事情的成就,需要時間來醞釀,也許幾年、也許幾十年,不一定。

萬一太早下結論,很不客觀。


武友S:「是啊,現在是多元化的社會,凡事不會只有單一答案的。」



延伸閱讀:

訪問任兄培豪文
http://www.wretch.cc/blog/puba0810/118997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uba08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